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苏世余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0.4%,创下今年月度新增速。分行业看,第三产业用电量16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例如,互联网数据服务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充换电服务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8%。这一组数据清晰地传达出经济发展的温暖。笔者认为,生产企业用电量快速增加服务业发展并不是单纯的能源消耗增加,而是我国经济结构向高质量转型的根本标志,是新生产力加速发展的鲜明体现。一是政策允许精准滴灌,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规定“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行动”,到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政企沟通机制规范化,一系列政策措施才为产业发展建立了明确的制度保障。李春芳 国家工业发展司副司长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是工业发展的“粘合剂”,贯穿生产活动全链条,对产业链附加值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十五五”期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民间资本潜力巨大。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占GDP总量的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40%至50%。 2024年,日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6.7%,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将占31.4%。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海南)所长齐虎林表示,到2035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预计将上升到50-60%,创造数十万亿美元的收入。市场的额外需求达数百万元。其次,产业融合打破边界,激活创新转型合力。用电量快速增长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的。这种融合创造了“1+1 2”的协同效应。根据国家统计局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16大类、348个行业小类,主要包括批发贸易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业等。10月份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通信服务业用电量与去年同月相比增长21.0%。这是由5G基站、大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加速扩张和迭代推动的。随着远程办公成为常态、直播电商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更加普及,社会对数据处理算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它已经达到了几个级别,并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快速增加。这些数据有一个重要的结论。随着传统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成为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的中心纽带。三是市场需求持续改善,为内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能源消耗数据的增加本质上是市场需求增加的结果。随着居民消费从以产品为主转向产品与服务并重,2024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增速将比产品零售额快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将达到46.1%,相信对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业有旺盛需求。这种市场驱动的需求驱动力,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千瓦时电力经济的每一次增长都清楚地表明了经济的活力。工业数据的每一步,都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随着扩大产能和提升服务业质量行动的全面实施,这片万亿蓝海将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为人才提供增值机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注入动力。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