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在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会议上,专家们认为,聚变能作为理论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从根本上打破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超导材料、人工智能控制等前沿领域集群发展。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聚变能研发正进入多步并行处理、快速迭代的新阶段。常规技术路线可分为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大类。磁约束法利用强磁场to 将高温等离子体稳定地限制在真空容器内并实现长期连续反应。托卡马克和仿星器是主要的设备类型。惯性约束使用高能激光或粒子束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和加热燃料目标的颗粒以达到聚变条件。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科学聚变研究项目。这代表了人类和平利用聚变能的美好愿望。许多国家正在共同努力建设它。该项目计划于2020年开始组装。如果成功,将展示磁约束聚变工程科学技术的可行性,并为2040-2050年示范电站奠定基础。与会专家表示,全球多个大型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可以暂时达到聚变反应所需的严酷条件。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聚变功率增益、提高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和稳定性、维持长期燃烧并获得净能量仍然面临重大的科学和工程挑战。中核集团科技负责人黄梅介绍,中核集团目前正在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业堆”的方式开展聚变堆研发。等离子燃烧实验将于2027年左右进行,预计将建成中试反应堆,待相关技术成熟后即可启动。一旦聚变能生产在现阶段得到验证,商业反应堆的建设就会开始。会上,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在成都揭牌,标志着我国在聚变能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取得重大突破。能量。据报道,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国家主要科技基础设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 “中国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热核实验堆组织等国家合作,不断推动全球能源创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建设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让聚变能更好造福人类。”中国原子能机构主任向忠德表示。
吃瓜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