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上海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03亿元,福建省财政按1:1比例提供同等资金支持。两国开展互访交流近600次,签署合作协议100多项,实现区州对接全覆盖。自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原革命地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以来,上海与福建省三明市在红色文化宣传、园区产业、经济产业等重点领域深耕细作,如何产业对接是合作的重中之重,三明市推出了针对上海、明的直达电动班列服务,助力83个合作项目总投资454.7亿元落地生根、成长、开花结果。从“企业等电”到“企业等电” 以往项目实施时,用电需求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审批,支线建设受到工期、土地等限制。项目启动期常常被延长几个月,而“公司则在等待电力”。通过推进沪明合作项目,三明市打破常规,凸显“服务超前”的理念,实施电力保障服务,将“企业等电”转变为“企业等电跑电”。在与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区州合作关系的永安市,永安石墨及石墨烯产业园决定 2024年初实施四个沪明合作项目,永安市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三明市能源局组成专门工作组,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该项目的用能负荷测算。预计到2024年,该综合体的电力需求将增加。未来三年将增加36,000 kVA,现有电网将无法支持。国家电网三明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徐全明表示,电网规划调整很快,一座220kV管城变电站和4条10kV租用线路建设提上日程。还创新性地采用“并行作业”模式,变电站土建工作涉及道路研究设计。同时,市政府开辟了施工绿色通道。最终,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72天竣工投产。这笔“预付款”,只为解决上海的燃眉之急——明合作项目由永安市石墨及石墨烯产业园提出。 “与上海相关科研部门的合作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逐步深化,用电需求明显增加,观城变电站的提前投运,直接填补了工业园区的负荷缺口。”永安石墨及石墨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黄玉琪表示,通过及时的能源供应保障,产业发展的能源障碍得到解决,产业园的发展更加稳定。上海浦东新区金桥(永安)工业园的建设也是“能源等企业”的鲜明例证。作为沪明合作参考项目,工业园利用现有耕地建设配套工业园区生产用地。公司已申请上海及原革命区对口合作补助1300万元,其中400万元用于升级石墨烯研发实验室和孵化车间。徐全明表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能源部门提供了全面的监控服务,建立了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将电网建设纳入规划的电网合作项目初期。持续实施网络建设规划,提前完成电力线路安装和设备调试,确保园区建设与生产能耗无缝对接,为沪明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能源基础。从“完美落地”到“优质落地”,泰宁县拥有众多黄金旅游亮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标志。还开发了大金湖、上清溪、九龙潭等十大风景区。旅游业是泰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一业兴、百业兴”的规模化旅游格局。今年1月,在沪明合作框架基础上,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正式开业,实现了当地五星级酒店“零”晋级。集照明、存储、充电于一体的智能手机,支持绿色酒店发展。 Icrogrid项目就是在这里实施的。利用光能每年可发电超过40万千瓦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超过4000吨。针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仅可以用作热泵mp用于酒店的热水供应,同时也作为应急备用电源,有助于酒店的稳定运营。 “酒店建设低碳、零碳排放,推动了泰宁文旅产业转型提升。”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销售部总监杨九莲表示,国庆、中秋期间,酒店接待国内外游客约5000人次。在三明市鸡乐县鸡山工业园区,项目包括速冻食品制造和农产品 福建嘉民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投入运营。建成后,该工厂每年将生产约20,000吨预制食品,并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作为一名从上海回到家乡的本土投资者,普雷西公司负责人肖元祥先生也体验到了上海铭通的便捷服务。他说,公司门口不仅建有高压公共电网,还采用两台变压器互为备用,按需用电。 “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节省20万元以上的成本。”优质项目陆续落地,产业合作提质增效,增强了促进古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保基本供应”到“安全放心” “用电安全是企业生产的生命线,‘未雨绸缪’让我们安心。”这是上海名菱港工业园区企业的普遍看法。 11月上海临港集团与三明高科技园区联手打造的这座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工业园将于2023年建成拥有高端装备、医疗器械、中医药等产业集群。 “为确保企业安全可靠用电,当地政府建立了‘政企联席’服务机制,协调各沪明合作项目的电力保障方案。”他说,车辆、生产等技术保障为项目建设和企业用电全过程提供了密集的保障网。据国有电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张中杰介绍,沪明合资公司各有自己的供电队伍,正在制定“一司一策”应急供电预案。同时,通过我们的数据采集系统能源使用信息和定期回访,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公司内外的能源使用情况。现在,沪明合作项目已竣工15个,在建项目26个,拟建项目42个。项目期间,约50个能源专项小组全程监控,从公司角度主动预测各类能源需求和可能出现的用能异常情况,提前预防突发事件,尽快化解矛盾,确保项目用能无忧。 “沪明动力快运按下了服务的‘快进键’,有效保障了行业的稳定实施和快速见效。”三明苏区振兴中心副主任王健表示,沪明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产业合作和园区共建迈上新台阶。
每日更新